門諾基金會打造多元平權的友善職場 榮獲「特優事業單位獎」

記者李柏霖/報導

花蓮縣政府六月二十二日結合就業博覽會辦理第二屆「花縣幸福 友善職場」事業單位表揚活動,門諾基金會因打破職業性別隔離,促進性別平等,提供中高齡及身障人士就業機會,榮獲特優事業單位獎殊榮。(見圖;記者李柏霖/攝)

門諾基金會表示,自一九九七年成立以來都在花東偏鄉服務,自長照2.0來更深入社區,熱情的原住民員工就是我們最好的伙伴,門諾基金會員工總人數三百九十五人,進用原住民朋友一百六十六人,比率高達百分四十二,基金會各服務據點以在地觀點提供在地服務需要及促進在地人才就業機會,例如在奇美部落發展行動自助餐車、太魯閣工作站舉辦同樂村及新城工作站與佳民國小合作老幼共學等,都是讓照顧服務因應在地需求的發展,也需要很多在地資源與服務人力,感謝原住民員工們的加入一起打拼與同行。

基金會於一一○、一一一及一一二年連獲「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幸福企業社福大傳類金獎」及一一一、一一二年「超額進用原住民族」肯定。此外本會注重員工的身心健康,積極推動健康職場,通過一一三年度健康促進標章認證,並且注重職場安全,每年開設相關消防、避難、性騷擾防治等教育訓練課程,每年也安排員工健檢、保險、注重職工福利,讓員工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全心照顧個案。

門諾基金會表示,用心打造「多元平權」環境,不僅女性同仁高達百分之六十七,在職場工作上,也不囿於刻板印象,例如有四位女性同仁從事復康/長照交通工作,擔任女性駕駛。另外在照顧服務上,也給予男性同仁充足的支持與教育訓練,本會男性照服員有十四位,照顧不是女性的專利,讓性別角色在工作上不受限。

門諾基金會員工有太魯閣族、阿美族、布農族、閩南、客家等族群,不分彼此,都盡力服事最弱小弟兄,比如在玉里區的特色服務「行動自助餐車」,便以各族族語包括國語、台語、客語、阿美族語、布農族語唱歌廣播,邀約長輩一起來吃飯,在文化上互相幫補融合。在推動家庭與職場平衡上,本會也做了十足努力,包括本會馬姓男員工有育嬰假需求,本會也十分支持男性跨出性別角色,勇敢付出,另外張姓員工因班表無法兼顧家庭,原欲離職,本會予以彈性調度,讓她能夠兼顧家庭角色,繼續在職場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