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濱小農遠赴阿里山向咖啡產業達人方政倫學習種出好咖啡

記者葉文杰/報導

六月十二日豐濱鄉長邱福順帶領豐濱小農前赴阿里山「朝聖」咖啡產業的頂尖職人方政倫,從中學習咖啡產業中的「秘訣」,學員們努力學習,希望透過實際的看到、聽到、摸到,種植台灣在地咖啡的智慧。

圖:豐濱鄉長邱福順帶領豐濱小農前赴阿里山「朝聖」咖啡產業的頂尖職人方政倫(右一),從中學習咖啡產業中的「秘訣」,學員們努力學習,希望透過實際的看到、聽到、摸到,種植台灣在地咖啡的智慧。(豐濱鄉公所提供)

十二日當日上午五點三十分從花蓮市出發經南迴公路前往第一站位於彰化縣「藍圖生活科技」透過鄭國光董事長講解一系列的從帶殼豆到一杯好喝的咖啡的機器應用與種類,未來趨勢開始導入AI科技,一體化的流程,按消費者的需求打造出屬於喜歡的咖啡風味。令人驚訝的是篩選豆子的密度機,透過適當分類分級,篩選出最棒的風味豆。又談到為提高台灣咖啡豆的國際能見度,進而促使台灣咖啡豆的品質與國際接軌,藍圖生活科技公司決定採「台灣咖啡教父」台大農藝系教授王裕文博士訂定之「王博精選咖啡」標準。 此外,並結合台灣檢驗公司(SGS)的農藥殘留與赭麴毒素檢驗機制,再請台北精品咖啡商業發展協會進行咖啡品質鑑定,最後再提供認證標章讓生產者於市場販售。

次日,前往阿里山鄉拜訪鄒築園方政倫,過去二十年的咖啡種植經驗分享,其中談到台灣市場,除了進口外,台灣也是產咖啡的產區與消費者是很接近的,但是在國外農民與市場段是有距離的,如何「公平交易」咖啡是有一定難度,台灣喝杯咖啡是幸福的。有人提及「台灣咖啡」價格高,但是如何做出「好價值」的咖啡才是重要的課題,農民想傳達的理念到一杯杯的咖啡中。

在投入咖啡產業的過程,方政倫提到開始創業的辛苦與父親間的多次討論,原本是種植蘭花產業,後來轉種植咖啡是一段內心交雜及低潮期,直到第一次參加咖啡評鑑比賽,那次有七十二支比賽,他得了第一名的肯定,有更多自信加入咖啡種植,不斷作實驗、選種籽,其中發表原生種取名為So’ngna(索恩娜)是鄒語「最好的、最佳的」意思,未來也會販售優良種苗給農民,並陸續選拔出有潛力的品種。

邱福順鄉長表示,豐濱有很棒的自然資源景觀,在農特產的發展,因豐濱耕地狹小,不適合發展大面積的農業生產,而是採特色農業推動策略,如豐濱牛、黑豆、白蝦、咖啡,而豐濱米的部分以品牌與價值作包裝,與在地生產與人文價值來提升「食」的意義。

0403地震及餘震對花蓮中南區鄉鎮的觀光旅遊產業打擊嚴重,這次觀摩交流也分享花蓮很安全,東海岸的美,希望旅行有機會再次回來。豐濱小農遠赴阿里山向方政倫學習種出好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