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花蓮好蝠氣  花蓮縣政府7、8月邀與臺灣狐蝠共度良宵

記者劉怡伶/報導

  花蓮縣政府28日表示,在過去兩年舉辦的狐蝠夜觀活動,場場額滿、佳評如潮!今(113)年花蓮縣政府回應各界期待,加碼舉辦更多場次狐蝠生態導覽活動,以不打燈、不干擾的方式,帶領民眾實地觀察臺灣狐蝠的活動痕跡,並介紹狐蝠的生活環境及食源植物,讓社會大眾能更深入了解臺灣狐蝠。(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根據農業部發布的《臺灣紅皮書名錄》,臺灣狐蝠被評定為滅絕風險高於臺灣黑熊的極危物種。目前全臺僅存約200隻臺灣狐蝠,其中約50隻棲息在花蓮,是臺灣唯一穩定的族群。臺灣狐蝠因其面貌似狐狸而得名,特徵為大眼金脖,展翼可達1公尺,常在夜間活動。

  由於其生活範圍與人類重疊,經常面臨食物來源減少及人為干擾的壓力。為讓民眾瞭解臺灣狐蝠對生態的重大意義,縣府透過辦理導覽活動,喚起大家對狐蝠的關注和保護,共同打造花蓮成為臺灣狐蝠的友善城市。

   農業處長陳淑雯說明,今年的生態導覽體驗活動與講座共計10場,分別於7月5、6、12、13、19、20、26、27日及8月2、3日舉行。民眾可至花蓮縣府農業處臉書報名。每場次限20人,報名截止時間為活動前2天的中午12時。參加者請攜帶手電筒、穿著包鞋及長褲,並自備飲水,做好防蚊措施。

  陳淑雯說,本次生態導覽活動主要介紹臺灣狐蝠,同時也會介紹其他夜間出沒的動物,提醒參加者,在觀察期間請勿騷擾野生動物,共同維護良好的棲地生態環境。